主页 > 农民风采 >

黑龙江同发村党总支书记孔庆范:事事带头干 时时走在前

发布日期:2023-08-04 16:58|发布:中乡网|

  烈日炎炎,热浪翻滚。走进黑龙江省绥化市庆安县同发村,绿树掩映的凉亭广场上,三五村民正在闲聊。村委会一旁的空地上,横七竖八地摆放着数十组太阳能路灯,村党总支书记孔庆范带着几名村民拉电线、拧螺丝,正忙着组装。

  从2008年孔庆范当选同发村党总支书记到现在,已经15年了。眼前的同发村,路通渠畅,自来水入户率、道路硬化率、房屋砖瓦化率均达100%,村集体经济积累近170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23320元,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村。而曾经的同发村,人居环境堪忧,干群关系紧张,是负债上百万元的“空壳村”,人均收入处于全县末位。

  由乱转治,从贫到富,变化从1995年说起,那年,27岁的孔庆范当选为村委会主任。看着村中心的小土路“车不能过、人不好走”,孔庆范心里犯愁,这成了他上任后想解决的第一道难题。

  “大家拧成一股绳,干活都有劲儿”

  孔庆范虽是同发村人,但从小跟着父母在县城长大,刚回到村里时还略显青涩。“各家各户,明天起往路面拉沙石,我们修新路!”孔庆范通过高音喇叭,稍有点结巴地向大家发起动员。那时,各村庄的大小工程,一般需要村民参与建设。

  干劲十足的孔庆范,被当头泼了盆冷水。第二天,几名村民竟把沙石堆在村委会门前。孔庆范推不开门,就一边翻窗出屋,一边大声呵止。

  村民们把多年累积的不满统统宣泄出来:“没见村干部拉过沙石、干过杂活,凭啥总让我们平头百姓干?”

  “那就能在村委会门前倒沙子?”孔庆范愣了一下,强装镇定,心里却觉得人家说得在理。

  村子要想有凝聚力,村干部必须以身作则。孔庆范连夜召集村民代表大会,语气坚定:“明天起,我带头拉沙石,所有在座的村屯干部也一样,没有例外!同时,号召我们的所有党员也带起头来!”

  起初,街上只有党员和干部拉着车。慢慢地,干部身后的群众越跟越多,“大家拧成一股绳,干活都有劲儿。两天多时间,就铺好了3000多米的沙石路。”

  那之后,干部、党员带头干,在同发村成为一条“铁律”。

  见雨天孩子们过河难,常常被迫停课,孔庆范便背着两米多长的水泥管,带着党员们蹚水修桥。“那几个月,干部天天来,群众轮班上。”如今,桥下刻的几个大字成为村庄团结奋进的注脚——“干群连心桥”;见村里有区域供电不稳,村民摸黑多年,孔庆范筹集一些资金,在哈尔滨的批发市场里走了五六天,货比三家买足物料。1996年春节,二三十户村民第一次亮亮堂堂过了一个年;见村路时常积水,百姓出行不便,孔庆范发动党员干部利用空闲时间“见缝插针”地干,花了近两年时间,把全村5个自然屯的路渠修了个遍。

  村里的变化,大家看在眼里、暖在心里,孔庆范越发得到村民的支持。

  “要讲公平、坚持原则,干部才能服众”

  人心齐,干劲足,还得腰包鼓。村子还没富起来,孔庆范心里一年比一年着急,压力一年比一年大。

  “河套边,山坡上,有很多私垦私占的耕地,这些都是之前村集体弄丢的资产。”看着村子账本上120多万元的外债,孔庆范筹划再三,召集干部和村民开会,决定清收地块,规范资源发包。

  有些人坐不住了,晚上拎着东西敲开孔庆范的家门,但不久,又原封不动地拎了出来。

  1997年早春的一个多月里,孔庆范白天背着馒头、拿着米绳、记着笔记,在田块里一走就是一整天。晚上到家后,他一边整理草图,一边为一拨拨来访的乡亲做思想工作。

  “老孔,你收地,大家认。但,你能一碗水端平吗?”村民意有所指,孔庆范心里有数。

  没过两天,拎着一壶老酒、一饭盒熏酱菜,孔庆范和妻子走进岳父家。一落座,孔庆范开门见山:“爸,咱家是咋做的,老百姓都看在眼里……”

  话没说完,老爷子落了泪,他家的6个子女条件都不太好。山上的近30亩地,虽然占得不合理,但自己苦心经营多年,成了家里一大块收入来源。

  “有我在,您的晚年尽管放心。”在孔庆范的承诺和劝说下,老爷子点了头,当晚就在清收协议上签了字。

  在孔庆范的带动下,全村仅用了20多天时间,就清理出3000多亩不合理承包耕地。重新竞价发包之后,这些耕地每年都可以为村集体增收30多万元。

  “要讲公平、坚持原则,干部才能服众。”孔庆范直言,但凡偏袒了谁家,就毁了来之不易的团结。

  “不少人说老孔抠门、认死理儿,但我们就喜欢他这点,他算的是集体增收的大账。”同发村村民徐东生说。

  孔庆范精打细算,不仅开源增收,还节流降本。他发现农户购买化肥价格偏高,就想方设法查到厂商电话,三次登门谈条件,终于签下合同,从源头“团购”肥料,为六七十户农民每年每户省下化肥支出5000元左右。

  种树栽花、铺路修灯……为了省钱,村里的大小工程,在孔庆范的带动下,干部、党员都习惯了自己动手。

  2000年,世纪之交,同发村还清了全部外债。

  “村干部得敢闯敢试,带着村民蹚新路”

  轻装上阵后,如何让村子更上一层楼?孔庆范打起了产业富民的“新算盘”。

  荒山闲置多年,各种植被野蛮生长。在孔庆范看来,这是座没被利用好的“金山”。孔庆范骑上摩托车,跑了几趟县林业局,争取来树苗,再组织党员群众以劳务入股方式建设村级林场。

  党员带头,村民帮忙,在全村上百人的接续努力下,80万株树苗绿了4700多亩荒山荒坡。樟松、落叶松、杨树……“据专家估算,林场的优质林木总价值达1000万元以上,成为同发村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孔庆范介绍,三四年后,就能为全村村民分红。

  相较于林木经济,林下经济见效更快,孔庆范带领大家将其提上议程。去年,山林间养的2000多只鸡,单只最高能卖到120元,为村民增收10多万元。

  不只这些,孔庆范发现一家一户的种植模式不利于规模化作业和政策申报,他便带头创建农机合作社,带动67户村民平均年增收1.2万元。本村土地少,孔庆范带着4名党员“探路”,到建三江地区承包土地,423户村民看到后,随即在建三江地区开展规模化种植,年收入超30万元的农户达150多户……

  “村干部得敢闯敢试,带着村民蹚新路。”孔庆范总结经验。

  今年,村集体采购了140箱蜜蜂。“再有一个月就可以采蜜了,每个蜂箱可采30斤,要贴上我们村自己的‘同发香’品牌。”参加了今年的全国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视频培训班后,孔庆范学到了“电商经济”新模式,“下个月,咱村的电商基地就投入使用了,我也准备出镜做主播。”据他估计,这些蜂蜜可带动全村增收13万元左右。

  “乡风文明,出发点是让老百姓省心又满意”

  随着村民腰包鼓起来,孔庆范也意识到:乡风文明,内外兼修,乡亲们才能真正过上好日子。

  借两台车接送娘家人,搭四个棚子支起酒席,三年前,孔庆范就这样在自家小院里办完了儿子的婚礼,简朴温馨。

  村民们办事摆酒,怎样才能既照顾到情绪、又不造成攀比浪费?孔庆范在村中反复调研,结合村民需求和实际,提出了“三用二免一简”:三用,是利用广场、自家庭院、村委会空礼堂办酒宴;二免,是在村民家办红白喜事时,村里免费提供餐具桌椅乐器等用具,并设定桌数的上限,村红白理事会成员全程免费操办;一简,就是白事简办。一如既往,孔庆范带头实施新规则。

  去年,村民徐树意的儿子徐洪新结婚,本想在县城摆十几桌酒席,最后选择在自家房前屋后设席。“村里的老干部和长辈们纷纷出面,帮忙操办。省了钱,也没丢面子。”徐洪新说。

  “乡风文明,出发点是让老百姓省心又满意。”近三年来,孔庆范带领村党总支成员调动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老宗亲等新乡贤的积极性,编制简单易懂的村规民约,先后组建村务监督委员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和禁赌禁毒会,还修起孝贤文化一条街,彩绘墙面图文并茂,评出了320户星级文明户、共产党员示范户等模范家庭。

  每年春节前后,同发村陆续召开三场大会,场场座无虚席——

  村民代表大会上,把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讲清楚;茶叙会上,在外经商的优秀村民代表上台分享成功经验;返乡学子会上,党总支讲优势谈条件,动员本村大学生回村发展。

  在村里干了一辈子,有什么感受?

  “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干一件好事,他们就会用十足的真心对你。”孔庆范回忆起10多年前的那个画面,儿子查出先天性造血功能障碍,从哈尔滨看病回村后,炕头前围满了老老少少的村民——“不行去北京看看,我家亲戚能提供住宿。”“我知道个偏方,要不要试试?”“老孔,你有啥困难就说,咱能帮点是点。”……

  “自己过去做得对不对?今后要怎么干?”孔庆范顿了顿,声音有些哽咽,“在那一刻,我心里全都有数了。” 《 人民日报 》( 2023年08月04日 11 版)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编辑:晓东   责编:祁旭)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