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1-01-08 10:36|发布:中乡网|责任编辑:李琴
包虫病,一种寄生虫传染病,素有“虫癌”之称。虫体会侵蚀人体肝、肺、脑等器官,早期病灶必须手术切除,到晚期甚至会失去手术机会,最凶险的泡型包虫病十年死亡率超过90%。在我国西藏、青海等地,包虫病发病率最高可达10%以上,由于患病重、治疗难,一度成为涉藏地区群众致贫、返贫的重要原因。不过,在全国援藏医务人员的长期不懈努力下,这种情况已经大为改变。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肝病医学部副主任医师朱震宇及其团队就是其中一分子。
2020年,朱震宇的团队第十六次上高原。他们的足迹遍布西藏拉萨、日喀则、昌都和青海玉树等地。
“就是他们治好了我的病,现在身体恢复得很好!”昌都丁青县牧民扎西说。2019年8月,朱震宇团队到丁青县做疾病筛查,42岁的扎西赶来现场,说自己经常肝区疼痛。一查B超,他患有复杂的泡型包虫病,病灶直径达12厘米,严重压迫肝内血管和胆管。
要治好病,需要切除扎西60%的肝脏。这种中肝叶切除术属于高难度、高风险的顶级手术,而手术条件却不够,没有超声刀、缺止血设备、助手不足……继续等待,扎西很可能死亡,朱震宇决定尽快在当地实施手术。
2020年8月26日,从上午10点到下午5点,朱震宇在手术台站了7个多小时,他仔细操作根治切除术,把发白变硬的病灶一点点切除干净。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上做高难度手术,对体力和精力是何等的考验!手术完成后,他因为缺氧和低血糖险些瘫倒在地。
术后复查,扎西没有感染、没有复发。“如今我吃饭、放牧和生活都不受影响。”扎西感激地说,是医生救了他的命。
因病致贫拖垮的往往不只是一个人,而是整个家庭。医生们拯救的往往也不只是患者,而是全家的希望。
2019年夏天,在丁青县最偏远的乡——嘎塔乡,一名叫拥忠塔美的少年和妈妈走进乡卫生院,正好碰见朱震宇团队免费义诊。“金珠玛米(解放军),我想治病。”说话间,少年有些怯懦,但眼神却充满了期待。
少年看起来很瘦弱,个头明显比同龄人矮小。一检查,又是包虫病。“孩子还小,趁早做手术。”一听到要手术,拥忠塔美的妈妈更揪心了:“他父亲就是因病去世,我们家里穷,又只有这一个儿子,手术出问题可怎么办?”
为了做通家人的思想工作,朱震宇接连去拥忠塔美家走访了半个月,为了让一家人放心,他甚至写了份承诺书。“我这么做,一是有底气,我们已经成功做了300多例包虫病手术,无一人感染、复发,但我更多的还是替孩子着急,他不能再这样拖下去!只有手术才能根治。如果他的身体垮了,这个家就真的毁了。”
几天后,手术成功。通过采用肝包虫外囊剥离等多项综合手术技术,折磨少年的病灶被完整摘除。小塔美的妈妈眼含热泪,为医疗队献上洁白的哈达:“谢谢你们治好孩子的病,我们的日子会越过越好。”
2020年夏天,朱震宇又去乡里巡诊,再次来到拥忠塔美家中,他比手术时长高了小半头,性格也明显开朗起来。“我又回学校上学了。见到你们就像亲人一样!”
这次去丁青县,朱震宇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给当地带来一支医疗教学团队。内科、外科、超声、影像、护理……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一下子来了9个人,团队在丁青县人民医院驻点3个月,手把手给当地医生传授经验技术。外科主任四郎巴宗切身感受到这几年医院的变化:“过去我们做手术没有超声刀、电刀、血管线,这些都是援藏团队陆续带来的。他们一次次言传身教,带给我们最先进的外科思维,使手术规范化程度显著提高,医院目前已掌握简单的包虫病手术能力。”
2015年以来,7年16次上高原,整个团队为涉藏地区群众成功实施302例手术,培训了上千名当地医务人员,还做了大量健康宣教、传染病防治等工作。“从前我们得把患者接到北京手术,现在大部分患者可以在当地治疗,整个涉藏地区的包虫病防治和手术水平已经大大提高。”朱震宇说。
来源:人民日报
下一篇:李永海:缝纫机织就致富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