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7-11-14 12:09|东北新闻网|江山多娇
11月14日讯 阜新彰武县的金鹏老师已经退休10年了,可在这10年中,他没有一天是闲下来的。因为他在退休后又开办了一家“三乐书屋”,免费为农民朋友们提供书籍,为乡亲们致富开了一扇门。
现在,一提起阜新彰武县后新秋镇的“三乐书屋”,大家都情不自禁地被金鹏甘于奉献的精神所感动。
退休建书屋帮农民致富
“三乐书屋”的主人金鹏原是阜新彰武县后新秋镇中学教师。2002年退休后,本可安享晚年的他总想发挥点余热,为社会做点事。
“当时镇上正在植树造林、扣大棚、搞养殖,乡亲们对这方面的知识很缺乏,镇上也没有书店。”金鹏说。
当时,乡亲们对于扣大棚什么都不懂,一点也没有经验,有的村民甚至打起退堂鼓。看到这些,金鹏萌生了开办一个书屋,免费为群众提供文化服务和学习技术的想法。
说干就干,金鹏第一个行动就是跑到彰武县农业技术中心,买来实用技术资料。
回到村里,他把资料送到急需的农民手中。农民们每天翻看着他送来的资料,学到了不少技术知识,又从电视上看到扣大棚致富的消息,获得了很大的信心。
可光有技术资料还不够,他又跑遍各机关单位,收集各类书刊。起初,大家以为他要这些书刊是想卖废品,都不愿意给他。即便他解释了自己的想法,人们也是半信半疑地将书刊送给他。
回到家,金鹏腾出一间30多平方米的屋子,买来几个书架,摆上300多册报纸、杂志、图书,还为书屋取名为“三乐书屋”。“三乐”的意思是“乐己、乐民、乐国家”,免费为广大村民服务。
金鹏的“怪异”举动也曾引起过村里人的议论,不少人说他“犯傻”。但金鹏说:“农村需要科技、法律知识,哪怕一天来一个人,一年也有365个人受益啊!”
书屋中“农味”十足
听说后新秋镇开了个“三乐书屋”,邻近乡亲们也来看热闹。很多人听了都不信,农村还有书屋,谁看呀?就算有书屋也没有几本书。
可是大伙儿过来一看,这里还真是有书、有人,很是像样。不少城里人听说后,还将自家不看的书刊送到“三乐书屋”来,相传的人多了,送书刊的人和单位也多了。
自从2002年10月“三乐书屋”开办以来,已有50多家单位及个人为书屋捐赠书刊,少的几册,多则几百册。
由于“三乐书屋”里“农”味十足,既有适合农民口味的文学类书籍,又有指导农民从事种植、养殖和加工的科技类书籍,因而被群众称为“精神乐园”“致富加油站”。
一次,后新秋镇乐园村葡萄种植户小刘家的葡萄叶片出现不规则斑点和霜状霉层,幼果病部变成淡绿色。小刘连忙来到“三乐书屋”翻阅资料,才知道葡萄是得了霜霉病,经过科学防治,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挽回了经济损失数千元。
这回人们服了。“这书屋真有大作用,查个资料,农作物的病就好了。”
“三乐书屋”现藏各类书籍10000余册,有科技类、文化类、人文、历史、农业致富等信息和健康知识等书刊,报纸10多种。阜新市图书馆还将该书屋作为一个流动图书点,定期更换新书。
金鹏的“三乐书屋”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同时也得到了各级领导和部门的认可。2007年,这里被辽宁省文化厅评为优秀文化中心户,2011年被辽宁省新闻出版局、共青团辽宁省委评为农家书屋读书示范户,2012年被新闻出版总署评为全国示范农家书屋。
他在各村建起流动书屋
金鹏只讲奉献、不求索取的高尚情操赢得了当地农民的尊重,受到了读者的欢迎,也得到省、市、县、镇领导的关注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2010年,在阜新彰武县后新秋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金鹏将原本只有一间、不到30平方米的图书借阅室扩建成面积达100多平方米的书屋,书籍的来源也由自购变成来自省、市、县各级政府部门的捐助。
彰武县妇联、乡文化站赠送了书架,阜新市委宣传部送来3000多册科技书刊,阜新市科协为书屋订阅报刊等,还有阜新市总工会、市文化局、市人事局、彰武县政协、民政局、教育局、纪委等多家单位为“三乐书屋”送来了大量图书、报纸。沈阳市新闻出版局更是连续多年为“三乐书屋”送来大量书籍、杂志等。
书屋由小到大,图书也由2002年的2000多册发展到现在的10000余册。亲身感受到各级领导关怀的金鹏兴奋地表示:“我一定不负众望,尽全力把书屋办得更好。”
尽管生活并不富裕,但金鹏一直坚持免费对村民开放书屋。金鹏说:“党和政府时常帮助我们解决生活困难,作为党员,我应该为社会尽一份力。更何况还有各级组织的大力支持。”
为了全面提高群众文明素质,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金鹏老师经常组织群众举办看书、学习、谈体会活动,为群众讲解党的新政策,帮助百姓选些不同文化层次的书刊,让他们从书屋得到可贵的精神食粮。
他利用业余时间举办老年人象棋、围棋活动,每周日晚是“三乐书屋”最热闹的时间,老人们专心致志地下着象棋、围棋,而金鹏当裁判,大家其乐融融。金鹏还在各村设立了图书流动点,他经常为每个流动点送书送报,金鹏将他的爱心送到了全镇的每一个角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发挥着自身的余热。
“三乐书屋”的书多了,环境好了,也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不少村民成了书屋的常客。如今,书屋成了村里的思想教育阵地、科技兴农窗口和联系群众的纽带。
“三乐书屋”开办15年来,每天都有到这来看书的人,从来没断过。金鹏说:“我累点苦点没什么,看到乡亲们在闲暇时间里到这我来,能找到他们想看的书和报纸,我比吃啥都高兴,比穿啥都暧和。”
上一篇:王纪华:给农田装一双“千里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