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4-04-02 12:05|天中晚报|
每到晚上,开源街道刁庄村委的大舞台上总是一派热闹景象。昨日,记者在刁庄村委的大舞台旁看见几个村民正在商量着用哪个表演动作更合适。
焦月是刁庄村委大舞台的发起者,也是文艺爱好者中的活跃分子。她说:“不分歌曲和戏曲,只要你有才艺,只要你想来,我们热烈欢迎。”
今年50多岁的焦月说话爽快,做事利索。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村也富裕起来了,但富裕起来的村民不知道怎么娱乐,没事就打牌,打得入了迷,男的不回家,女的不管孩子、不做饭,很多夫妻都因此而生气。”焦月告诉记者,为了让村民的家庭和谐起来,她就自掏腰包拿出1万元钱,买了锣鼓架子、戏服,召集村上的文艺爱好者到她里唱戏。
“当时就想搞些活动,让村民们乐呵起来。”焦月说,她小时候在文艺宣传队里,喜欢唱戏,于是,她就把自己会的教给村民。
今年60多岁的王毛旦听说村民能在一起唱戏,很是高兴。
“我们听说附近申庄有个老家是东北的老师,他的东北大秧歌扭得非常好,我们就把他请来教我们。他天天来免费教我们,我们一直叫他申老师,至今不知他的真实姓名。”王毛旦说。
村民边学边写。很快,一批通俗易懂的节目问世了。“大家都喜欢看。”几位村民说,他们编的剧本都来自村里的家长里短。
“我们从刚开始的20多人,发展到今天的100多人,特别在今年春节,大家一起表演节目,那场面真大。”村民李国英说。
乡村大舞台成了村民的乐园
阳光照耀下的乡村,安详静谧。乡村大舞台旁摆放着体育器械,一些村民正在活动。
曾经,这里是个垃圾场。为了搭建一个文化活动平台,村民将垃圾场进行了改造,既美化了环境,又为宣传队提供了表演的舞台。
“开始我们只是在焦月家里唱唱、跳跳,后来,我建议出去扭扭,第一次在大路上扭还真有些不自在,扭着扭着就放开了。不但扭出了胆量,还扭上了舞台。”王毛旦告诉记者。
他们自己扎竹马旱船,从最初的一个到三个,发展到今天的六个。如今,六个竹马旱船还不够用。
说话间两位村民唱起了豫剧《花木兰》选段。两个人唱腔抑扬顿挫,一招一式颇见功底,俨然是村里的“名角”。
一会儿,村腰鼓队也敲起鼓、打起锣闪亮登场,充满了欢快的气氛。
一村民对记者说,大舞台已成为村民的乐园。
60多岁的高英告诉记者:“城里人流行跳舞,我们也跳。晚上这里有七八十人跳,我天天都来这跳健身舞。现在村里文化味浓了,我们的家庭生活也和谐多了。”
乡村大舞台舞出村民风采
“开门红呀咯, 红四方, 欢乐幸福扑打着你的胸膛 。开门红呀咯, 大风光, 满眼喜庆蒸腾出更多梦想……”今年农历正月十五,开源街道举办首届乡村大舞台晚会,村民们登上舞台自娱自乐,展示着自己的风采。
晚会上,村民们还特别邀请了为开源街道作出贡献的老党员、老干部们和大家一起娱乐。
听说村里办乡村大舞台晚会,在市里一家单位当保安的60岁村民程金生特意请假回来参加晚会。
村民龙留根开了一家饭店,听说村里办晚会,演员都是村民,他竟然把饭店关了,就为了回家表演节目。
王毛旦的孙子王玉森今年7岁,就会打鼓,晚会那天,打了一晚上的鼓,手腕都累肿了。
“虽然我的手腕累肿了,但我明年还要参加。”王玉森说。
村民贾珍和胡妮因为孩子小没参加晚会,都很后悔。胡妮对记者说:“明年春节再举行晚会,说啥我也得参加。”
上一篇:乡村医生把自家建成青少年中心
下一篇:泸州:助人为乐的好人龙润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