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9-04-27 09:46|来源:成都日报|
虞佳《目连之母》剧照
昨日,第29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在广西文化艺术中心举行颁奖晚会,来自成都市川剧研究院的青年演员虞佳成功摘得梅花奖。据了解,这也是成都川剧继晓艇、刘芸(二度梅)、陈巧茹(二度梅)、孙勇波、刘萍、孙普协、王玉梅、王超之后的第9位梅花奖得主,第11朵“梅花”。虞佳和王超夫妇也成为川剧界第一个夫妻档梅花奖家庭。
“就像做梦一样!这次获奖是对我10多年从艺的一次肯定,尤其是像我一样的青年演员,面对未来会更有自信。”当记者电话联系上虞佳时,她已在广西南宁准备颁奖晚会。虞佳说:“对我来说,获得梅花奖让自己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未来又是新的开始,我将用更多更好的作品来回报支持我的人,为川剧的传承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艺路
刻苦勤奋踏实 才能抓住机会
虞佳是国家二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今年34岁。工闺门旦、花旦、青衣旦。虽然出生在川剧世家,但虞佳最开始对川剧并不感兴趣。“我父亲是川剧团的,我从小也会看,但那时不是特别的喜欢,也没想过要去学。”虞佳真正喜欢上川剧是在她15岁。一个偶然的机会就读川剧班之后,她回忆说“唱腔老师教我们唱腔,那会儿学的是纸腔,就是有谱子的腔,会在钢琴上给我们学唱腔,对小孩来说比较容易接受,我就觉得还是挺好听的。后来还上了一些戏课,我觉得排戏很好玩,慢慢就发现川剧还是有自己独特的魅力。”
2000年,喜欢唱歌和舞蹈的虞佳才开始正式学习川剧,至今18年与川剧的爱意是越来越浓。从最初扎实基本功的折子戏,到近几年独挑大梁的《目连之母》《尘埃落定》《传说陈麻婆》等大幕戏,虞佳的舞台掌控能力和角色演绎能力都越来越驾轻就熟,不过她对自己的要求并没有放松。此次“冲梅”剧目《目连之母》,她曾多次演出,对人物的理解非常透彻,演绎熟练且到位。终评演出中,虞佳将老师陈巧茹所传授的艺术精髓充分展示,并发挥出自己的艺术特长,唱做念打俱佳,洋溢着朝气与活力,更是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从悲剧性的青衣转换为喜剧性的花旦,精彩的表演令观众眼前一亮,受到了广泛的好评。
“其实终评结束后,我对虞佳拿奖还是有信心的。”得知学生摘得梅花奖,接受记者采访的陈巧茹声音中满含欣慰。2005年起教授虞佳川剧技艺,在陈巧茹眼里,虞佳是一位刻苦、勤奋、踏实的学生。“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戏曲舞台上的成绩是通过平时踏踏实实演出取得的。所以在机会来临时,虞佳主动把握住了。”陈巧茹告诉记者,1996年创排的《目连之母》本来是为自己冲击“二度梅”,虽然自己后来没有选择这部剧,但时隔20年,这部剧又为学生拿下了首度梅花奖。“我想这对编剧徐棻老师、已去世的谢平安导演来说都是一个交代。摘下梅花奖对她又是一个新的起点,希望她可以继续为川剧的传承推广做出成绩,同时带领更多年轻人一起进步。”陈巧茹说。
冲梅花
全剧院保驾护航 特别感谢老公
虞佳向记者回忆起终评竞演时的台前幕后,“终评竞演的演出非常顺利,观众的反响也特别热烈,能顺利完成演出,有全剧院为我保驾护航,让我非常感动和感激。演出期间,剧院的雷院长一直忙前忙后,直到演出最后几分钟才敢发微信报喜。我的老师、‘二度梅’陈巧茹一直在舞台侧台关注着,每场下来都会给我提醒需要注意的地方。40多人组成的乐队,在开演前一小时就到位准备,甚至演出时都是轻轻翻阅乐谱,尽量不影响演出。作曲王文训老师就在舞台下的过道边盯着乐队与演员的配合,时不时做出调整。”虞佳自己对演出一直心态平和,“在演出前一天,我就不断告诫自己,一定不能紧张,因为紧张也没有用。《目连之母》是非常优秀的一部戏,可以全面展示女旦的演出水平,而我抓住了这次机会。”
其实,去到广西南宁比赛之前,因为天气忽冷忽热,虞佳有一点热伤风,喉咙开始发炎,坚持演了几场戏后喉咙的症状变得严重起来。“开始自己吃药没养好,最后去南宁比赛前3天去了医院,输了3天液,做了3天的雾化才好一点。到南宁参加比赛时我的嗓子还没有完全恢复好,我也不太适应那里闷热的天气,所以当时压力特别大。”
她还特别感谢自己的老公、梅花奖得主王超对她的支持与帮助。“初评时我入围了,他比我高兴;终评时演出,他比我紧张;得到获奖的消息,他比我兴奋。”谈到王超,虞佳言语中幸福满满。值得一提的是,虞佳的丈夫、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副院长王超也是“梅花奖”获得者,夫妇两人都摘得了“梅花奖”。
对于虞佳所取得的成功,王超也非常激动。“鲜花和掌声凝聚着汗水的浇灌和辛勤付出,虞佳很努力很刻苦,她很幸运得到了回报!戏曲演员很辛苦,特别是我们夫妻都是川剧演员,为了舞台要放弃更多,家庭的义务,母亲的责任……但不管怎样我们都是幸运的,幸运来自我们这个团结一心、积极向上的成都市川剧院团队。我们是川剧界第一个夫妻档梅花奖家庭,今后的责任更重,梅花奖艺术生涯的开端,上传下教,传承传播川剧是我们一生的理想和追求。”本报记者 李雪艳 图片由成都市川剧研究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