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3-12-31 12:46|东阳新闻网|
什么叫群众文化?真正的群众文化一定具有很深的民间性和娱乐性,在民间生根发芽,贴近群众生活,才能受到群众的喜欢和广泛参与,也才能称之为真正的群众文化。简言之,当前火热的“佳木斯”就是群众文化现象之一。
近日,记者通过对三单乡文化活动点滴的梳理,透析我市的群众文化。
关键词:学习
镜头:昨日,三单村一位村民遇到三单乡综合文化站管理人员楼爱姣,就问她:“什么时候教我们跳佳木斯啊?”这个问题,已经有很多人问过她了。今年10月,她去学跳佳木斯,本来计划学会后就教给村民们,但近期因为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实在太忙,就给耽搁下来了。
几天前,楼爱姣去中村村,看到一位学会了佳木斯的村民正在教其他村民跳,现场十分热闹。她很开心,因为村民们对文化活动的热情越来越高了,有的村民还跟着网络学。
今年,楼爱姣和几名文艺骨干参加了文化部门组织的5次培训,学了排舞、工间操、戏曲等,回来后就教给其他人。现在,很多村民都已经对排舞、工间操熟练了。
画外音:市文化馆馆长张荣平说,每个镇乡街道都有文艺骨干,这支队伍引领着更多人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来。今年,市里已经组织文艺骨干进行了10余次培训,还赠送了碟片、《新农村文艺》杂志等。
思考:群众文化,在更多人主动参与时,就有了强大推动力。
目前来看,农村文化活动内容相对单一,而城区广场文化活动相对丰富些,有戏曲角、乐器演奏、个人演唱、广场舞等。推动群众文化的不断延伸和丰富,可以挖掘当地潜在的文艺人才,依托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组织群众开展主题展览、读书演讲、书画美术摄影展,以及灯会、主题文化节等各具特色的文化活动。
关键词:环境
镜头:楼爱姣说,村民主动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需要有良好的文化环境推动。基层有场地、队伍、活动,上头有政策、举措等。
楼爱姣工作的乡综合文化站每周免费开放6天,村民们白天忙干活,当夜幕降临,就会陆续入场跳舞。楼爱姣往往是那个领舞者,渐渐地,围观的人也加入到舞池中来。当然,也有人看书、看报、打乒乓球等,一般会热闹到晚上8点半。
楼爱姣笑着说,每个村都有广场、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等。
画外音:张荣平说,每年送文化下乡活动的内容有108场演出、7000多场电影、一个镇乡两次展览。这些活动融合当地文化环境,有着很强的助推力。现在,我市有乡镇综合文化站18个、村级文化活动设施389个。今年举办大型文化活动98场,文化走亲35场。
思考:阵地建设是群众文化活动的载体,对群众文化活动起到较强的示范辐射作用。
然而,不少农村因人力、财力等问题,虽然有阵地,但阵地的作用没能很好发挥,亟需提高各种公共文化设施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中的综合效用。
关键词:提升
镜头:今年11月,楼爱姣参加了去虎鹿镇的文化走亲活动,反响很好。
那次有11个节目,她参加了3个,分别是歌伴舞“最美的歌献给妈妈”“茶山情”和排舞,其中,“茶山情”将三单乡的茶元素融入了节目,由市文化馆专业人员指导编排。此外,有一个新的健身球舞蹈节目,本来计划请专业人员编排,但中村村文艺骨干们商议后决定自己编排,效果很不错。
三单乡每年开展文艺汇演、文化走亲,去年去佐村,前年去巍山……节目越来越好,水平越来越高。歌伴舞节目“最美的歌献给妈妈”还获得文艺汇演的金奖。
画外音:张荣平说,我市不仅普“送”文化,更广“种”文化,通过基层文艺队伍建设及文艺汇演、文化走亲等平台的搭建,让群众有了更多展示机会,由农民唱主角的演出在我市乡村田野大放异彩,音乐、舞蹈、戏剧、小品、曲艺等节目精彩纷呈。
思考:从“送文化”到“种文化”,让农民从文化的旁观者变成参与者,通过培养大批乡土文化人才,引导农民群众自编自演、自娱自乐,激发广大农村“文化人”的活力。
从现实看,群众文化的挖掘传承和创新提升还在显山露水阶段,需要逐步深入推进,这个过程中需统筹“传承特色”与“铸造精品”,统筹“城市文化”与“农村文化”,统筹“政府建设”与“群众需求”,丰富文化输送内容,调动群众积极性,组织广泛的交流合作,使群众文化建设保持长久的生命力,让群众在参与中得到艺术的享受、精神的愉悦和思想的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