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农村教育 >

做好课后服务呼唤精细化管理

发布日期:2019-12-25 16:47|来源:中国教育报|本网编辑

王铎 绘

近年来,在全国两会的“部长通道”上,小学生“三点半”放学问题屡屡被提及。当下,一二线城市紧张的工作节奏和较晚的下班时间,让年轻父母们对于接送小孩上下学这个问题头疼不已。尽管各类托管、培训机构应运而生,但其服务质量却不尽如人意。为此,许多学校推出了相应的课后服务。《法制日报》记者了解到,各地在积极探索课后服务新模式的过程中,学校课后服务内容不符合学生需求、提供课程教学的师资不足等问题较为突出。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课后班报名者寥寥无几的尴尬情况,最后无法开班。

下午三点半之后的课后服务,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不但解决部分家庭接送孩子的困难,而且也可通过课后服务拓展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兴趣。但从现实看,由于对课后服务的认识不一,运行机制各异,课后服务质量参差不齐。要搞好这项民生工程,需要各地因地制宜,探索适合本地的课后服务模式,给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对于课后服务报名人数少这一现象,就有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是,既然课后服务是选择性服务,是向有需要的家庭提供,那么家长选择少就十分正常,孩子早回家和父母在一起不是很好吗?但是,需要进一步追问,学校提供的课后服务究竟如何?是精心设计的,还是应付打发家长?精心设计的课后服务,在基本的看管服务基础之上,还有各种兴趣班供学生选择,学生也乐于上这些兴趣班,而应付打发式的课后服务,则只有看管服务,就是把孩子集中在教室里,派教师照看做作业。这样的课后服务班,选报的家长自然就会少。

而要精心设计课后服务,就面临经费和师资问题。解决经费问题,无非两个途径,一是纳入财政预算,由财政保障;二是实行成本分摊,由家长出一部分资金。解决师资问题,也有两个途径,一是就由校内师资负责课后服务,二是购买第三方专业服务,由专业团队提供课后服务。由此可以组合成不同的课后服务提供模式,财政埋单,校内老师负责;财政埋单,购买第三方服务;成本分摊,校内老师负责;成本分摊,购买第三方服务。

究竟实行哪一种模式,要因地制宜。目前,我国有的地方是把开展课后服务的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的,同时也引入第三方专业团队提供服务,而有的地方则实行成本分摊方式。总体看来,开展课后服务,不管采取哪种模式,都对现代治理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购买第三方服务,需要公开透明遴选服务机构,保证机构的专业性;实行成本分摊机制,要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核算课后服务成本,确定家长分摊比例,并尊重家长的自主选择;课后服务要开设各种兴趣班,这需要给学校自主权,不能设置太多的限制,同时,要明确界定学校提供课后服务的安全责任。

目前课后服务开展得不错的地方,都是实行现代治理的结果,不论是向家长收费、购买第三方服务、开展基本服务+选择性兴趣班,都得到家长认可,课后服务成为新的育人平台。而有的学校的课后服务,只是提供简单的照看服务,就是学校不想在现代治理上动脑筋。这也是之前课后服务被叫停的重要原因,由于没有家长委员会的参与,课后服务被质疑乱收费和借机给学生补课,为治理课后服务乱象,当初采取的治理方式是“一刀切”叫停。现在恢复课后服务,实质是要求管理精细化,不搞“一刀切”,这就需要提高学校的现代治理能力。也就是说,各地各校可以把开展好课后服务,作为推进学校实行现代治理改革的重要抓手。(熊丙奇)

(作者系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