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8-11-12 14:03|来源:北京晨报|中国乡镇网
北师大发布《人工智能+教育》蓝皮书
11月10日,北京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蓝皮书发布。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余胜泉教授称,未来,包括出题在内,教师50%左右一些日常性、重复性、规则性和单调性工作,将由人工智能代替。
人工智能日益渗透到学校的教育环境和学习过程。余胜泉教授总结未来的教育中人工智能可承担12种角色,其中第一种角色是,成为可自动命题和自动批阅作业的助教,帮助教师对不同能力的学生自动生成不同的试题,并对作业、试卷等实现自动批改。
“你的光合作用知识需要学习。”昨天,人工智能机器人“小高老师”给测试生物学科的学习者提出建议。人工智能机器人“小高老师”于2017年开发,目前还没有大范围应用到中小学校。“小高老师”侧重于初中9大学科,辅助学生学习,能分析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知识薄弱点,强化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理解,及时抓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绪,提出学习方案。并给学习者提供有效的学习资源以及学习检测报告。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卢宇博士告诉北京晨报记者,人工智能教师是不可能替代教师成为课堂的主流,会起到辅助的作用。但这种未来人工智能教师会在学校流行。人工智能教师对客观数据进行分析,出考试题可能比人工更具有科学性。同时,人工智能教师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一份具有个性化的试卷。“但是,人工智能对判卷,尤其是语文等试卷的主观题判分目前有待研究。”卢宇说。(记者 郑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