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在外地,好几年没有回老家了。逢年过节,都是父母来看我。不久前,利用休年假的机会,终于回了趟农村老家,切实感受到了农村的新变化。
我老家位于豫西南一个叫安子营的小镇,近年来,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村庄拆迁重建,一排排干净整齐漂亮的二层楼院落代替了原来破旧的瓦房、风雨飘摇的茅屋,乡邻们大部分都已经入住了。我家的房子正在装修,预计年底前就能搬进去。
我家东邻居盖起了三层楼,开起了服装厂,我哥、嫂再也不用外出打工了。在家门口就能就业,每天按时上下班,收入不错,忙时种田,还能照顾家里,每月有3000多元的收入。村里还办有毛衫厂、食品加工厂、玩具厂、光学仪器厂、蔬菜加工批发等很多民营企业,带动了周围十里八乡的群众在本地就业。前几年,村里的男女青壮年几乎都到“北上广深”打工了,村里留守的都是中老年妇女、老人和孩子,乡邻们戏称为“386199部队”。这几年,县、乡制定了人才回归战略,鼓励有技术有资金的人才回归创业,在场地、税收、人力等方面出台了优惠政策,涌现出了一大批“新乡贤”,他们发展本地经济,增加就业岗位,热心支持福利慈善环保事业,为家乡做出了积极贡献。
我家的喜事一件接一件,总是说不完。我哥家买车了!为了接送他的两个宝贝孙子上学方便。妹妹也考了驾照,预订了新车,一周后就能提回来。这几年,电子商务走进农村,发展很快。侄儿大学毕业后,带领几个家庭比较贫困、找不到合适工作的同学,开网店,做快递业务,收入节节攀升。
村子西边的淇河,经过治理,河水变清了,变亮了!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村庄的北边经过,这几年,政府加大了环境治理力度,沿河周围划定了保护区,栽种了很多草坪,树木;河道里严禁倾倒垃圾,上游县城的炼染厂由于污染严重,也关闭了。我原来印象里那又脏又臭,暗红色的、飘满垃圾的河水,如今已经不存在了,恢复到了我们小时候在河里洗澡、摸鱼,大人们在河边洗衣服的干净清亮的水了。
村里还建起了敬老院。那些生活无着的孤寡、残疾老人都入住了。政府每年为集中供养的每位老人拨付4000元生活费,残疾老人还有专门的护工护理,他们生病了,还可以到定点医院免费救治。每到节假日,各级政府、企业、事业单位、社会慈善机构、志愿者都会带着礼品来看望、慰问这些老人,为他们打扫卫生,表演节目,解决实际困难。真的做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依。
俺家临街的老宅子后面,新建了文化广场,搭建了大舞台。广场周边安装了很多健身器材,每天早晚,都有村民们在跑步、锻炼、健身。晚上,好几支身着盛装的队伍在此翩翩起舞,扭秧歌、练太极,热闹非凡。
最近几年,随着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活动的开展,我的家乡出现了讲文明、尽孝道的良好风尚,儿女争为父母尽孝,婆媳关系融洽,兄弟姊妹和睦,叔侄姑嫂团结的和谐文明之花开遍大街小巷。(今日卧龙)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