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干部培训 >

福建:建宁县破解乡镇执纪困局记

发布日期:2017-09-04 10:19|三明日报|江山多娇

  “现在,我们乡镇纪委的软硬环境都有了改善,执纪审查能力实践也不断得到提高。今年以来,镇里立案查处党员干部违法违纪案件共6起,同比增长500%,其中党纪处分6人。”建宁县里心镇纪委书记罗章贵感慨地说。
  “通过规范化建设的成果,我们积极运用‘四种形态’,加大了对扶贫领域重要站所负责人以及各村干部进行约谈,共约谈镇、村干部154人次,扶贫领域立案5起7人。”沙县富口镇纪委书记严蔚对当前的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任务充满信心。
  今年以来,三明市高标准严要求推进乡镇纪委规范化建设,破解了乡镇纪委人财物难题,提升了乡镇纪委履职履责能力,充分发挥了乡镇纪委“桥头堡”作用,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为深入开展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专项工作以及当前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等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筑阵破场所难题
  8月14日,笔者走进严蔚工作所在的沙县富口镇政府大楼,位于办公大楼一楼右侧是最显眼的“富口镇纪委”“富口镇纪委谈话室”。
  “原来我的办公室在三楼,今年2月,镇里按照市里的标准进行改造,主要是方便群众来访及办案工作开展,彰显了‘人性’化。”富口镇纪委书记严蔚说。
  在富口镇,笔者看到干净明亮的纪委办公室里,电话、电脑、打印机、碎纸机、专用资料柜、专用铁皮档案柜、
  录音笔、照相机等办公设备一应俱全,各种案卷、文件档案存放规范有序……
  沙县富口镇纪委办公的升级改造,是三明市破解纪委阵地不强的一个缩影。
  为推进乡镇规范化建设,三明市纪委监察局主要领导加强与县(市、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沟通协调,提出了“试点先行,全面开花”的思路,确定了“建宁、宁化、大田”为试点,按照“十个一”的标准,即配备一间专用办公室、一部专用公开举报电话、一台专用传真机、一台专用电脑、一台专用打印机、一台专用碎纸机、一组专用保密柜、一组专用铁皮档案柜、一部专用照相机、一支专用录音笔,推进基层纪委阵地建设。以试点乡镇为示范基础,今年2月,全市142个乡镇全部按照“十个一”的标准完成了规范化的建设,有力地推进乡镇纪检工作的顺利开展。
  为保证乡镇纪检工作正常有序的开展,各县(市、区)级财政按照乡镇纪委每年每人工作经费不少于15000元的核定,列入财政预算,实现了乡镇纪委工作经费有保障,保证了工作正常开展。
  选人解力量困境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巡视条例》……”8月22日,三元区岩前镇纪委书记办公室传出了洪亮的声音。
  循声望去,只见该镇纪委书记戴伟正组织其他两位纪检干部开启了每周一学习的序幕。
  “真年轻呀!”随行的区纪委干部罗兴根感叹。
  的确!翻开这几位同志资料发现,这3名纪委干部皆是80后,且都是大学本科毕业。
  用人之要重在择人。为选优配强乡镇纪检专干,在去年的乡镇换届工作中,市纪委全程跟踪监督,要求各县(市、区)党委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下发的“关于纪委干部提名考察办法”文件精神,选优配强纪委班子,尤其是乡镇纪委书记的人选,一定要是工作能力强,经验丰富,学历高,想干事、能干事、敢干事的党员领导干部。目前,全市142个乡镇(街道)已配备纪检专干426名。
  选好人是基础,用好人则是核心。人员配备到位,在人才的培养上,市纪委更是用心良苦。
  年初,市纪委分批次对全市426名纪检专干进行全员培训。同时启动作风建设年活动,把重心下移,通过走下去、请上来的方式,面对面、手把手地指导业务工作,以此传导压力。
  值得一提的是“请上来”活动。所谓“请上来”,是市纪委在不通知的情况下,在活动开展的前一天,随机抽取12个县(市、区)的一名乡镇纪检专干到市里,现场汇报监督执纪工作情况,并现场接受市纪委领导及室(部)负责人关于执纪审查相关工作方法的提问。
  “到市纪委接受现场业务提问,是我参加工作以来‘考官’多、题量大的首场考试。”说到现场“赶考”,清流县李家乡纪委书记邱江明至今还心有余悸。
  有了这次的“赶考”经历,邱江明深深理解作为一名基层纪检干部学习的重要性。回到乡里,他定期组织其他两位同志学习《准则》《条例》和相关的监督执纪工作的业务。
  学习加强,业务能力也跟着提升,在接受“赶考”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他所在的乡纪委便有了自办案件。
  参战增活力自信
  有这么一组数据,1至7月,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收到群众来信来访875件,同比下降7.6%,检控类信访件662件,同比下降15.1%,立案898件,同比上升86.7%,呈现“两降一升”态势。
  信访总量下降的背后有哪些原因?在信访总量下降的同时,为何立案数量会上升?
  笔者用一个镜头展示——
  “小林,吃完晚饭了吗?今天我们去孙坊村里住,你准备一下,马上出发。”8月4日傍晚,清流县林畲乡纪检专干小林接到了乡纪委书记张长清的电话。
  当天,笔者恰巧在这个乡里,便与他们来到孙坊村。
  到了村后,张长清拿出笔记本,按照笔记本上登记的该村贫困户名单进行逐一走访。
  “老孙,我是乡里的纪检干部,今天到你家里来,想向你了解扶贫政策的落实情况。”到了贫困户孙兴荣家,张长清说明了来意。
  孙兴荣致贫的原因主要是妻子长年生病,要定期到医院治疗,家里一个劳力,全家收入仅靠烟叶。
  “前些日子,信用社给了4万元的扶贫贴息贷款,妻子刚做的心脏手术,医保也给报销了……”孙兴荣一边说着,张长清一边记着。
  走访完孙兴荣后,张长青便向另一户贫困户家里走去……
  到了21时许,乡村的夜晚显得格外静寂,只看到依稀的几点灯光,忙碌了一天的农民渐渐进入了梦乡。张长清便与乡里的另一干部来到村里的临时宿舍,整理当晚所了解收集的线索材料。
  在三明,向张长清一样的纪检干部住在村里的情景随处可见。今年来,三明市纪委推行基层纪检干部住村工作法,要求基层纪检专干每月住村不少于2天,住到村里,一线走访村里党员、村两委干部、致富能手、精准扶贫户、信访户等对象,开展住村接访。
  “我们让干部在村里住下来,主要的目的就是解决全面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的问题,通过住村,摸排问题线索,拓宽信访渠道,目前,全市乡镇纪委通过住村收到信访件160多件,近九成的信访件在基层得以化解,使得信访量下降。”三明市委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倘若住村实战让信访量下降,而基层队伍放入巡察组上、片区执纪审查协作组上参与实战,则是立案上升的主要原因。
  大田县文江乡纪委书记黄勋在上任之初,对纪检监察工作一知半解,开展监督执纪工作无从下手,去年他所在的乡没有自办案件,让他感到不小的压力。今年4月,大田县委巡察组抽调他到前坪乡开展综合巡察。巡察期间,巡察组组长手把手教,把一线巡察和执纪审查的丰富经验现场传授、讲解,让黄勋长了不少见识。
  据黄勋介绍,原本他对查账一窍不通,通过巡察,他学会了看账的本领。回到原单位工作后,之前久查不解的信访问题,不到一个星期就迎刃而解。近日,他凭着在巡察期间积累的经验,对全乡扶贫领域、惠农政策、村务村账等方面进行大起底排查,发现文江乡联盟村书记陈某“2015年低保金二次分配的问题”等线索,核查后发现情况属实,并立案处理,告别了案件“零自办”的尴尬境地。
  实战中的经验积累,使得各乡镇(街道)纪委办案能力快速提升。目前,全市142个乡镇纪委共开展谈话函询1958人次,立案审查503件,自办案件294件,全部实现执纪审查。(三明日报)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