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9-05-28 11:16|来源:重庆日报|
“出不得众”的唐梅玲接任七龙村村支书时,许多人不以为然,一个女娃子能做啥?如今,村民们都说——
我们唐书记,能干!
5月10日,巫溪县双阳乡七龙村燕坪,唐梅玲(中)在地里与村民交谈。首席记者 谢智强 摄
最近,巫溪城厢中学数学老师夏云和遇到一件尴尬事:有热心人要帮他介绍对象。
“啥子?你有媳妇子(巫溪方言:媳妇)?我啷个从来没见过呢?”被拒绝后,热心人将信将疑。
其实,这已不是夏云和第一次被人误会为单身了,有介绍对象的、也有主动追求的,“是有些尴尬,不过没得法。谁让媳妇子是村支书,一村人都指望着她呢!”
夏云和的“媳妇子”,是巫溪县双阳乡七龙村村支书唐梅玲,一名扎根大山11年的基层村干部。
“作为党员,村里有需要该回来帮忙”
初识唐梅玲是在2017年。正月十二,雪霁天晴,我们来到七龙村燕坪,采访高山上的村卫生室。
但没想到有一天她会成为我们采访的“主角”——尽管当时她已干了4年村支书。
原因很简单:她太“出不得众”了。面对记者,她极为腼腆,甚至有些紧张木讷,古铜色的脸庞涨得通红,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都是该做的,没么里好说的。”
然而,采访过程中,不断有村民建议,“你们应该报道下我们的唐书记。”
一名毫不起眼的女子,缘何让村民这样信服和尊重?带着疑问,我们开始了对唐梅玲长达两年多的关注,陆续收集到的点滴小事勾勒出这位村民认可的女支书形象。
2007年,原七岭、回龙、燕坪3个村合并成七龙村,却缺少一名文书。
时任村支书张道楷想到了唐梅玲。
或许是曾任村干部24年的父亲唐闻久对自己影响太深,或许是对高中时帮父亲完善土地表册的经历记忆深刻,没有太多犹豫,唐梅玲辞掉了双桥电站月收入800元左右的工作,回到七龙村。当时,村文书的补贴是每月80元。
“她2006年入党。作为党员,村里有需要该回来帮忙。”在村里备受尊敬的唐闻久深知村干部的难处——收入低、事情多,还经常不被理解,可他并没有反对女儿走这条路,“我就一句话:当村干部就要准备吃苦!”
2013年,唐闻久退休。也在这一年,唐梅玲接任七龙村党支部书记。当时,巫溪全县只有两名女支书。
“坚持原则,一碗水端平。”这是父亲对刚刚而立之年女儿的嘱托。
“唐书记,你莫量了,我们不争了不争了”
唐梅玲接过的是一副极为沉重的担子。
七龙村坡陡谷深,最低海拔600多米,最高海拔超过1800米,夏天多暴雨滑坡,冬天大雪封山。条件恶劣,资源匮乏,村民生活贫困。为了争水争地,村民间的口角甚至打架斗殴时有发生。
许多村民对一个丫头片子当村支书也不以为然,“一个女娃子,一不小心就滚到沟里了,能做么里事?”
而初出茅庐的唐梅玲做了两件事,让村民们对她刮目相看!
“她姑姑屋里娃儿智力有问题,村里按政策给娃儿办了低保,就没得额外照顾了。”许多村民记得,唐梅玲刚接任村支书,姑姑唐闻香就找上门,想借唐梅玲的关系,给自己和丈夫也办低保。
闻听此事,不少村民到唐梅玲家中围观,想看看新上任的村支书如何“坚持原则”。
“嗲嗲(巫溪方言:姑姑),你和姑爹有手有脚,也能做活路……”唐梅玲耐心解释。
见侄女当众拒绝了自己,脸上挂不住的唐闻香越来越激动,甚至对唐梅玲破口大骂。
2014年,唐闻香因突发脑溢血卧病在床。她没想到的是,病榻前为自己端茶送水、擦拭身子、端屎端尿的人,是曾被自己当众骂哭的唐梅玲。
“晚辈孝敬、照顾长辈是应该的。”在唐梅玲看来,一个多月没日没夜地照顾姑姑,再平常不过了。
如果说这件事让村民们看到了唐梅玲的坚持原则、善良和大度,2015年腊月发生的一件事,则让村民们看到她的责任与担当。
腊月二十二,燕坪上几户村民因为林地划分起了争端。大雪漫天,到燕坪的机耕道又陡又滑,一不小心就会掉落深谷。唐梅玲和已改任综合服务专干的张道楷先骑摩托再步行,花了1个多小时才爬上燕坪。
齐膝深的雪地里,唐梅玲拉着卷尺,一尺一寸地丈量林地。雪水打湿了裤腿,又冻成了冰坨,她的双手也冻得通红。见此情形,几个村民非常感动纷纷围上来,“唐书记,你莫量了,我们不争了不争了。”
坚持量完所有林地,唐梅玲一步一滑回到回龙家中时,已是晚上8点。事后村民才听说,回家路上,唐梅玲脚下打滑,在雪坡上溜了十几米。抓着树枝停下来时,她距崖边不过两三米。
从此,村里再没有唐梅玲解决不了的纠纷。
“一个女娃子,带着大家在山沟沟里过上了好日子”
2017年7月,一场暴雨后,我们驱车前往阴条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果林场红旗管护站采访。行至七龙村狗儿湾,暴雨引发的泥石流阻断了前路。
十余名村民正抢修道路,其中就有满身满脸泥浆、拿着铲子的唐梅玲,“你们车子退一点,怕还有石头滚下来。这地方一落雨就要滑坡……”
其实,唐梅玲刚接任村支书时,村里落雨滑坡的地方比比皆是。
“一落雨,能直接从山顶冲到河沟里。”村民对倾泻1200米海拔高差的泥石流已司空见惯,“落雨落雪就不要出门了,哪阵把命丢了都不晓得。”
地质灾害多发、基础设施落后,成了村民脱贫致富的绊脚石。全村215户749人,建卡贫困户就有78户259人。
要致富,先修路。可修路需要资金,对七龙村来说,钱从哪儿来?
唐梅玲就村里、县里两头跑,找县里相关部门争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资金,“另外,每个贫困村有200万的扶贫资金,这笔钱,每一分都要精打细算。”
唐梅玲对每笔扶贫资金的使用都了如指掌:整治机耕道11公里;修筑了480米的防洪设施;修建安全饮用水池15个;为6户深度贫困户建了集中安置房……
腼腆的唐梅玲,说起村里的事话就多起来:“狗儿湾这里,已争取了公路局的资金,马上修挡墙了。”
去年3月,当我们再次路过狗儿湾时,一堵高大的水泥挡墙已彻底解决了滑坡问题。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七龙村中药材种植产业也发展起来。如今,七龙村以党参、独活、云木香为主的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1200亩,还建成了300余亩独活种源基地,此外还种植烤烟近200亩,养殖中蜂近200桶。
2016年,七龙村实现整村脱贫。目前,村里仅有5户11人未脱贫。
“唐书记能干!一个女娃子,带着大家在山沟沟里过上了好日子。”村民朱必均黝黑的脸上绽放出笑容,说出了村里人的心声。
“我想我是离不开这个小村子了”
村民的夸赞,让唐梅玲露出羞涩的微笑。可有谁知道,这笑容背后藏着多少辛酸。
“妈妈,你好久回来?老汉做饭不好吃,我都3天没吃饱饭了……”5月18日晚上10点,忙了一天的唐梅玲一边扒拉着米饭,一边接着8岁儿子夏国尧打来的电话。
泪水,终于没有忍住,滴落在碗里。
“娃娃3岁前,都是我背起下村。路滑太难走了,好多路都是咬紧牙爬下来的。”唐梅玲说。
儿子回城上幼儿园后,就成了唐梅玲丈夫的“小跟班”。5年时间,当数学老师的夏云和既当爹又当妈,所以才多次被人误会为离异单身。不仅如此,他还以自己每月5000多元的收入,负担了家里所有的开销,“没法,她一个月误工补贴1800元,交了保险这些后,拿到手的也就1100多元。”对唐梅玲这点收入,夏云和从未指望。
村里脱贫攻坚最紧要的时候,唐梅玲一般一个多月才回城一趟。那些日子,她白天走村入户,晚上和村干部讨论至深夜,经常就在村办公室将就一晚,“饿了只能吃方便面。”
吃了近一年的方便面,唐梅玲如今看到方便面就反胃,还吃出了胃病,“饿不得,吃冷的也不行,要不胃就疼,疼得浑身冒冷汗。”
尽管如此,唐梅玲依然坚守着,“我想我是离不开这个小村子了。因为这儿,是生养我的土地;这儿,有我的父母和700多名村民。” (来源:重庆日报 记者 张红梅 陈维灯)
责编:冬梅
上一篇:他的青春 在奉献中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