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9-01-29 14:42|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
宽敞洁净的街道,整齐亮丽的房舍,村民门口的红色光荣牌,路边醒目的“党建示范村”雕塑牌,洋溢在村民脸上的幸福笑容……这里的每一个元素都透露着欣欣向荣、蓬勃朝气。这是记者走进河北省廊坊三河市泃阳镇东套村的第一印象。
而在2014年前,这里村却以“脏乱差”出名。当时的东套村街道两侧百姓私搭乱建、违规占道,路面年久失修坑洼不平。时年,作为三河市“十大民生工程”之一的村街道路改造任务下达了,资金划拨到位了,却因“两委”班子软弱涣散,迟迟无法进场动工。
这时,经过镇党委、政府认真遴选,在外经营电厂建筑的东套村民,同时又是退伍老兵的高学亮,纳入了领导的视线。经过几番交谈,凭着一名老兵的血性和刚毅,高学亮毅然放弃了经营30多年的运输和建筑生意,担起了村里工作的重任。
铁骨仁心担重任 辛酸冷暖只自知
危难时刻显身手。主持村里工作后,高学亮的首要任务就是修路。在外经商多年,很少回村的高学亮认真仔细地走遍村里每一条街道。心理默念这一念头:“私搭乱建不拆除,施工队就进不来。”
如何拆除?他首先找到村里的“三老”(即老党员、老干部、老退伍军人)寻求良策,接着又召集“两委”班子开会,号召党员干部、退伍军人带头拆除自家的占道建筑。第一个带头的,就是他自己。看到高学亮拆掉了自家占道的厕所,其他党员干部也纷纷效仿。78岁高龄的老党员高义,儿女不在身边,他就拿起铁锹锤子亲自动手。看到党员干部带头,村民也跟着动了起来,多年未能解决的占道问题,眼看有了起色。
见到有几户村民迟迟不动,高学亮就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一次不行就去两次、三次。当时有人提出“强行拆除”,高学亮坚决不同意,“为百姓服务就要工作细致到家。对村里有利的事,我不信村民不同意!”最多的一家,他一共去了九次。
当最后几处占道建筑拆除了,施工队顺利进村的那一刻,高学亮百感交集。他知道,拆除了占道违建,只是“村街改造的第一步”,施工中更不能有半点马虎。施工期间,他全天候长在工地上,经过5个月零16天的奋战,工程圆满竣工,而他早被晒成了黑铁汉。
路宽了,村里干净了,村民心里敞亮了,都为高学亮竖起大拇指。而村民们不知道,高学亮却在这段时间留下了终生遗憾。
施工期间,高学亮的母亲突患心梗,因为病重,从三河转至北京抢救,儿子本应在母亲床前尽孝,但他心理时刻惦记着村里,只守了一晚就匆匆赶回村里。第三天,正在工地上的他接到了母亲病故的噩耗以及兄弟姐妹对他的声声埋怨。“忠孝不能两全”,没有见到母亲最后一面,成为他心中永远的痛。爱人张淑菊告诉记者,很长一段时间,他每想起这件事,都暗自流泪。
无惧亲人冷眼对 一心只为集体谋
2017年,高学亮当选村支部书记。在村民眼里,他是为民着想的好当家、好书记,而在家人眼里,他却是成了“六亲不认”的“白眼狼”。
因为,村里在鼎盛大街上有临街门脸门店出租。但过来的拖欠使用租金和土地承包费是村民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之一。
高学亮决心“清欠”。通过几次召集当事人开会,亮明协议依据和政策底线后,高学亮清欠的第一刀,就从亲戚开始。“清欠”的第一户是自己的亲姐夫。“别人当村干部,自家人都能捞点好处,你倒好,专拿家人开刀!”面对姐姐的指责,高学亮不为所动,租金一分没少地收了上来。不久,20余万元欠款全部成功收缴。
不光如此,小妹妹因为患有精神二度残疾想让他争取低保,他没同意;大哥的孩子出国留学,想享受村里的奖学金补助,他也没同意。“哪怕自己出钱给他们补贴,我也不能干优亲厚友的事。”高学亮说。
真情换来民心暖 甘为家乡倾全力
与对待自家人的苛刻不同,高学亮对待村民却是事无俱细都挂记在心。
两年前,村民解金凤的女儿王爱确诊为胃癌。高学亮得知后,一边通过“水滴筹”发动身边亲友、村民捐款3万多元,一边向泃阳镇政府申请大病救助。解金凤说,女儿嫁出去后虽然户口没有从东套转出,但跟村里联系并不多,没想到高书记和村干部们能这么上心,救助款很快就申请了下来。解金凤一家也在同高学亮的第一次接触中,深深被他的言行所感动。
一年后,王爱遗憾病世。解金凤将外孙、外孙女接到了村里抚养。两个孩子正在上小学,为了不耽误学业,高学亮又跟着解金凤去学校、教育局办入学手续。顺利入学后,小外孙又意外烫伤,不得不重读一年,高学亮又带着她去学校、找校长。高学亮的三次排忧解难,让解金凤既感激又愧疚:“为了我们家的事,该做的他做到了,不该做的他也做到了,把我家的事当成自己的事一样上心,却连我家的一口水都没喝过。”
前不久,她将一面“勤政为民,为民排忧”八个金色大字的锦旗送到了村委会,融入了她对高学亮的全部敬意与感激。
高学亮心有百姓,时刻记挂着乡亲们的冷暖。救助患病村民,慰问救济贫困户,为刑满释放人员联系工作等等,他总是第一时间出来帮助解决。他说,他的电话就是村民的“24小时服务电话”,为了乡亲服务,随时随地,不分早晚。
七项“十佳”促和谐 幸福溢满新农村
村民马玉兰家门口挂着一块“十佳和谐家庭”的光荣牌。这是2017年村里评选“十佳”时授予的。“我们全家从没有吵架拌嘴,村里给发了这个牌,我们以后就更不能有不和谐的事了,挂上就不能再让它摘下去了!”提起授牌,马玉兰一脸骄傲,更让她骄傲的,是村里翻天覆地的变化带给她的幸福感。
“村里成立了舞蹈队,我们每天去村委会院里跳舞,老伴儿去乒乓球室打球,男人60岁、女人55岁村里每年还给补助,现在日子过得可舒坦了。”马玉兰脸上写满了满足。
评选七项“十佳”村民,发放十二项惠民补助,建立志愿者服务队,成立乒乓球协会、评剧歌舞团,只有不到800人的东套村,惠民政策、文化活动搞得有声有色。这些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村民的精神面貌。来村里安装太阳能的施工队对村民赞不绝口:“在谁家施工都又给沏茶又给倒水,说话也客客气气的,工人都愿意在这村干活。”
夙夜在公,不忘初心。在四年多1500个日日夜夜里,高学亮以党员的境界、军人的坚毅、商人的智慧,情系乡村,服务乡亲,带领东套村走出了班子“软懒散”、村街“脏乱差”的困局,换来了班子强、村街美、乡风文明、邻里和谐的幸福新家园。2018年,东套村被三河市委、市政府评为 “三河市文明村”,好支书高学亮也被评为“三河市第七届敬业奉献道德模范”。(通讯员 张德敏 王春良 武长军)
(责编:叶子 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