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干部 >

大学生村官郑潘恒:把帮助人当成了一种习惯

发布日期:2016-07-20 14:39|未知|中国乡镇网

在襄城县湛北乡马芳营村,有一个献血英雄,他曾被中国卫生部、红十字总会、解放军后勤部授予“2010-2011年度”无偿献血奉献奖铜奖。他叫郑潘恒,今年27岁,2008年10月,他经许昌市选聘大学生到基层考试分配到襄城县湛北乡马芳营村工作至今,现任马芳营村委会副主任。

 

  6年来,他吃住在村,和群众打成一片,用青春挥洒热情,用汗水滴灌梦想,村里上至80岁老人,下至懂事孩童,没有一个不认识他的。他用朴实无华和默默无闻打动了周围人,树立了当代大学生村干部良好的形象,干工作不论早晚,帮助人不分贫富,只要群众有需求,他就有所应,力所能及办实事。

 

  村民刘纪民由于身体不适不能去办理家电下乡报销手续,随口问问,他就应声跑前跑后忙活一天没吃饭,困难户王万年家冬季寒冷没棉被,他就上门送棉被,像这样的小事举不胜举,也成为他的习惯,他已经把帮助人当成了一种习惯。

 

  在村委工作中,他负责的是村后勤、共青团,但是村上任何事项都少不了他,在主街道硬化工作中,他完善和整理“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资料,历时3个月,并配合项目实施。在土地流转、荒地承包等事项中,做好了“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指导员,走访和了解群众所向所愿,凡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都配合并全程参与、做好后勤工作,在每季度的“三资”和村务、财务收支中,及时监督并全面公开。在新农村建设和土地发展规划中,他多次建议村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村上新换路灯12盏,新栽绿化树200多棵,全村吃上了放心水,增设了监控摄像头6个。

 

  他帮助头发收购户王顺堂、王红彬等注册新农村账户,并发布供求信息200多条,扩宽了村民供销渠道,促进群众增收,通过网络搜集招工信息,联系帮助10多名闲余劳动力异地就业,定期的帮助一个困难户和一个贫困学生,让他们走上幸福的道路,为养殖户王晓堂、李晓飞等创业人提供技术等支持,并做好惠补前的登记工作。不定期向村民宣传和发放《预防病虫害》等书籍,通过大喇叭向村民做灾前预防和应急预案,计书写和张贴标语1000多副。并对危险源和不安全地点进行排查,避免不良事态的发生。

 

  并健立健全不安定台帐,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积极深入群众,排查问题,小之以理,动则以情,及时把不安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村上青海支边王进才老人,村干部多次谆谆告诫都不见成效,他知道后,上网查阅了相关文件,多方咨询政策,通过多次聊家常,倾听个人诉求,做好了王进才老人的安抚工作,不再受人所惑无理上访。

 

  在村植树造林、电网改造等事务中,义务劳动争先恐后,无论春夏秋冬,严寒酷暑,都不停歇,哪里有任务,哪里都有他的身影。 本文来中国乡村网

  他还是个文学和书法爱好者,村上谁家有红事儿白事儿,写个贴、写对联都他写,还无偿给低保户写春联。在村上住,给村上人带来了方面,也普及了知识。在工作闲暇之际还不忘向老干部、群众们请教,了解许多过去的人文轶事,做心得笔记和工作日志。用业余和休息的时间,教村上小朋友练习书法,走访日军入村时健在的老人,完成《鬼子进村》、《1942年馑》的纪实材料,搜集并翻拍“光绪十九年岁在昭阳”十二扇贞洁屏的残片。在《三月》《紫云山》《大爱无疆》等杂志、书籍上发表诗歌、散文二十多篇,迄今已撰写各类题材文学80000多字。

  是基层让他能实践、去锻炼,在向群众交流学习中学会了反哺,走到村民当中去。把帮助别人当成了一种习惯,把爱转化成一种奉献,我们才会知道温暖。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大家知道“为民、务实”不再只是一个口头的概念,让焦裕禄精神重返人间,让“三问三行”在为民办事中体现,我们才知晓,我们的理论和实践都太肤浅,让那些骨子里本分实在的人不再成为过时和唏嘘的对象,而是每人都正衣冠,照镜子,洗去身上的圆滑和浮躁,踏踏实实,任劳任怨,那么社会将进步很多年!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